1801 胃口不小(2 / 2)

二来嘛,也是刻意想要讨好咱们这边。

毕竟这次过来主动套近乎,不拿出点诚意怎么能行

更何况咱们的崛起,也让他们看到了独立的希望。

毕竟咱们越强大,其实对他们的好处就越多。

一方面米方可能会放松对他们的管制,甚至还会放宽以前对他们的技术限制。

而他在和咱们这边搞搞暧昧,到时候咱们也得给他好处来拉拢他。

所以他们的算盘还是算计的相当好的。

现在虽然是对咱们放宽了技术出口,可实际上那也都是咱们已经去了技术突破的领域。

如果他们还藏着掖着,那将来这市场空缺,可就会由咱们的企业来填补了。

所以其实人家算计的精得很。

除了这些工厂之外,他们还主动向byd方面示好,另外也和h公司悄悄有了接触。

向byd示好,自然是看重了byd全产业链覆盖的能力,而和h公司偷偷接触,自然是想要了解这家公司,在车机操作平台方面的进度。

毕竟他们可是非常善于收集情报,和利用信息差的。

此前丰田已经对外说了要和byd合作,所有电动车型,都交给byd来设计。

虽然好像是对电动车放弃治疗了,可实际上他们还是在关注着咱们在这个领域的一举一动的。

毕竟他们押宝的氢能源,可还没有在终端上解决一些难以攻克的问题。

而汽车行业,可以说是民用机械制造领域,涉及领域最多,影响面最大,产业链最长,创造价值最多的一个领域了。

他们自然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这个产业的。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也悄悄加大了对氢能源车的研发力度。

其实目前氢能源车领域,理论方面已经是非常成熟了。

原理上就是氢氧离子的移动,产生电流来发电,所谓的氢能源车就是一款燃料电池车。

最后终极产物就只有水。

算是纯正的清洁能源。

而且现在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制备液氢,成本已经不在像几十年前那么昂贵了。

要知道二十年前,制备一升液氢的成本,可能要高达两块钱,甚至五块钱。

可是现在,随着各种工业设备的改进,和特种锅炉的使用,以及热能回收系统发面积使用。

很多工厂都会把原来直接排放到空气里废气,和废热从新收集起来发电,或者用来电解水。

这样一来,制备液氢的成本就开始飞速下降。

2000年初一升液氢的成本要两块钱起步,可是现在,光是我国一升液氢的成本,也就是四五毛钱左右。

如果工厂的规模够大,这个成本甚至要更低。

而真正制约液态氢大面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难点,实在运输和储藏方面。

总所周知液氢的沸点是253度,也就是说只有在零下253度以下,它才能保证是液态。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可以大量制备氢气,可是要保证氢始终是液态这就很麻烦了。

而且如果我们大量推广氢能源车,这把液态氢从制备工厂,运输到各个加氢站。

就要使用特种的危险品运输车,而且这车的成本会非常昂贵。

因为后面的液态罐,都是特殊的,不但要保证低温,还要安全抗暴。

另外就是加氢站的储存罐也有同样的需求。

这难度可堪比液态天然气的运输和储存,当然液态天然气的沸点更低,要在零下273度才能保证是液态。

可问题是人家液态天然气,直接从地下可以开采啊,不用像液氢一样,还需要专门的工业设备去转化。

这样一来,人家液态天然气的使用成本,就比液氢低得多了。

所以这就是,目前氢能源车推广的困局。

现在车子有了,加氢站也试着建成了不少,液氢制备的成本也降下来了。

可特娘的这液氢的运输和储藏却成了横亘在大面积推广面前的拦路虎。

日本人为了这个难题,也是绞尽了脑汁。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眼看着电动车开始全面进攻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日本人也是急了。

现在的他们,是那条线都不想放弃,可却忘了自己根本没那么大的本事。

既想保住燃油车的优势,毕竟这一块还能继续躺着挣钱。

又不想错过电动车的东风,还想最终赢得氢能源车的未来,反正只能说胃口是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