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1 / 2)

皇家美人 泊烟 3382 字 27天前

天气越发炎热,沈潆的小腹已经微隆, 逐渐感受到肚子里的小生命在茁壮成长。可她的食欲不好, 精神也不振, 为了不让府中上下担心, 就让易姑姑她们瞒着,连裴延也不知道, 只偷偷请了一个大夫来看。

大夫诊过脉之后,问她“您这可是有些思虑过多啊。有身子的人切忌多思多想,否则也会影响腹中的胎儿。”

沈潆下意识地摸了下肚子。

鞑靼的使臣团到京城眼看已经十日了,裴延每日早出晚归, 有时候夜里很晚才回来,躺在她身边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事重重,她都知道。后来怕影响她休息, 他晚归的话, 就直接睡在前院了。

她知道和谈进行得并不顺利, 对方想要的条件大业一样都不答应, 还在拖延时间, 裴延夹在中间,就像被放在火上慢慢煎熬一样。原以为迎来了使臣团就会换来两国边境的太平, 可事实是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她从前自认为很了解裴章,但是近来越发看不懂他。如果是她设想的那样,他是要主动挑起战争?可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大业和北边的民族争斗了百年,从来没有哪一方取得过完全的胜利。

何况现在福建的水寇未除, 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裴章不应该这么做。不了解他的意图,就无法帮助裴延。

她脑子里每天都被这些事塞满,思虑不可能不多。

大夫开了一副安胎的药就离开了。

易姑姑端了一杯水给沈潆,说道“姑娘心里有事,不愿意跟我们说,我也不能勉强您。只是怀孕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为肚子里的孩子着想。头胎若伤了身,今后可就难了。”

这些道理沈潆都知道,何况她是活过一次,经历过一次的人。

“歌月坊那边是不是被锦衣卫查了一遍,但什么都没有查到?”沈潆又问道。

易姑姑叹了声“姑娘……我刚刚的话您是不是没有听进去?别人的事,不该您操心的,就不要管了。歌月坊的人跟您交情又不深,若他们招惹到了天家,您也无能为力。”

沈潆抬起手“好好好,我不问就是了。”

易姑姑扶着沈潆到屋里,让她好好休息。

沈潆躺在床上,原本没有睡意,只是发呆。后来窗外起了点风,徐徐的微风吹着,稍微解了暑热,她便闭上眼睛睡着了。

这一觉睡到了傍晚时分,她听到外面有人说话,好像是青峰的声音。

“侯爷今日恐怕要晚归,不到后院来了,他吩咐你们好好照顾沈姨娘。”

易姑姑问道“出了什么事?”

青峰迟疑了一下才说“侯爷没出事,是鞑靼的使臣团出了事。鞑靼的人不满和谈没有进展,想要擅自离开京城,被四方馆的守卫拦着。双方发生冲突,还动起手来,他们杀死了几个守卫。现在事情闹大了,鞑靼的人已经被禁卫全部带到宫里去了。”

“怎么会这样?”易姑姑捂着嘴道。

青峰摇了摇头,叹气“也不是今日就有冲突了。之前四王子就跟侯爷说过很多次,四方馆的守卫看他们跟看犯人一样。无论使臣团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吃饭睡觉,也都有人看着。鞑靼的人生性彪悍,不喜束缚,心中早就不满。加上皇上的态度不冷不热,这才酿成了今日的祸事。我不同你说了,还有事要做。”

“你自己多加小心,也让侯爷小心。”易姑姑叮嘱了一句。青峰点头,然后就风尘仆仆的走了。

屋内,沈潆在床上坐了起来,手轻轻握成拳。裴章想干什么?竟然将整个使臣团都扣了下来,如果消息传回鞑靼,鞑靼的人能咽下这口气吗?哪怕现在的汗王再不好战,事关国家的尊严,双方也注定无法坐下来好好谈谈了。

或者裴章只想摧毁裴延跟鞑靼之间建立的信任,然后再顺理成章地找机会换掉他?

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张口想要叫易姑姑进来,肚子忽然传来轻微的疼痛感。她赶紧用手护着肚子,歪倒在床上,连连喘气“孩子,孩子你没事吧?”

易姑姑听到动静,快步走到屋里来,扶着沈潆“姑娘,您怎么了?”

沈潆额头上沁出汗水,静静等着那疼痛过去。她心中涌起一丝恐慌,记得当年她怀着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只是那时候的疼痛更加剧烈,有个东西像要撕裂她的身体出来,最后孩子没有保住。

易姑姑一边安抚着沈潆,一边说道“姑娘是不是听到了青峰说的话,又多想了?”

沈潆等到疼痛过去,抓着易姑姑的手臂“我怕侯爷做傻事。你赶紧让红菱去沐晖堂告诉大夫人,问问她有没有办法得到宫中的消息,或者让人给侯爷传一句话,让他千万不要跟皇上作对。”

易姑姑扶着沈潆躺好“好,我这就去。姑娘不要再想这些事了。”

沈潆听话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你快去。”

皇帝不上朝,但也没有闲着,而是把日讲官叫到寝宫里来,每日仍然开经筵讲席。今日的日讲官是位翰林学士,手底下带着李从谦等人。李从谦中了探花之后,被分到了翰林院,今日有幸跟着上官去皇帝面前露露脸。

殿试的时候,他见过前朝三大殿的宏伟壮阔,没想到内廷的建筑规模同样令人叹服。难怪人人争破头要做帝王,站在这样至高无上,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方,俯瞰整个天下,人生的价值仿佛都不一样了。

他们走到明德宫外,内侍进去通传,然后传翰林学士和李从谦进去。

裴章坐在暖阁的炕上,穿着一套青色的燕居常服,头戴翼善冠,人似乎清瘦了不少,但精神仍然十分硬朗。

“臣参见皇上。”翰林学士和李从谦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