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晋江独家(1 / 2)

九月一号, 学校开学了。

江晓月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她念高二了,再过两年就要参加高考了。解放后, 念书的孩子多了,考生也跟着多了起来, 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江晓月不敢掉以轻心, 功课抓得很紧。

她打算学医, 就把申城的高校都扒拉了一遍。

初步选了两个目标,一个是有着部队背景的第四医学院, 另一个是申城医学院, 也就是后来的申城医科大学。

第四医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入校之后就有了军籍,相当于参军入伍了。她很想去那里, 却面临着一个问题, 夏爹爹在部队上, 子女可以选拔入伍,她去军校的话, 名额就占用了一个。这么一来, 三个弟弟入伍就会遇到困难。

豆豆还好,只要跳级就能赶在运动之前毕业,留在城里问题不大。毛毛呢,正赶在最热闹的时候,如果参不了军就得下乡插队,苗苗也是如此。

江晓月想把名额留给弟弟,就打算报考申城医学院。

这相当于她的母校。她在那里生活了四年, 对老校区很熟悉,如果不是救人挂了,也不会穿到书里吧?

江晓月抚着胸口,宽慰着自己。

这一世,她就主攻中西医结合吧?这比当外科大夫轻松一些,虽然这个年代没有医患纠纷,可上一世留下了阴影,不能再冒那个险了。

再说,她有着先决条件。

前世基础打得很牢靠,外加上那个神秘空间在不断扩大,那颗芦荟是越长越旺,灵泉也是汩汩的,清澈见底。

她有一种预感,这不是储物空间,倒像个灵源,只要把种子搁进去润一润,就能长得旺旺的。以后是不是种一些药材?甚至种一些瓜果蔬菜?

江晓月冒出了这个念头。

可她现在进不去,只能先设想一下。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因为年纪小,江晓月在学校里几乎没什么朋友。她很低调,一放学就回家,什么课外活动都没参加。当然,她自己也没什么兴趣。

她想,这就是开了金手指的代价吧?

偶尔,江晓月会想起秦小苗。

来到这里之外,秦小苗是她唯一的朋友。暑期里,秦小苗去外婆家找过她,可她去了部队,也没见上面,还挺遗憾的。

趁着星期天,江晓月找到了市委家属院。

秦小苗正好在家。

她见到江晓月很开心,还笑着说“晓月,看看你都上高二了,我才上初二……”

“小苗……”江晓月嘿嘿笑着。

因为年级错开了,她跟秦小苗接触得少了一些,可见了面,还是感到很亲切。这几年,秦小苗的个子长高了,人也长开了一些,穿着上跟城里的女孩子没什么两样,可质朴依旧,还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小苗。

“晓月,我们班的刘咏华和戴国江都跳级了……”

“是嘛?”

江晓月有些惊讶。

这么一来,只有秦小苗和钟建军同一年级了。

转眼到了“国庆节”。

江采晖和季文苏举办了婚礼。

事先,双方家长见了面,彼此都客客气气的,也尊重孩子们的意愿,按照新礼成亲。这时候,江晓月才晓得季文苏跟季文秀是堂姐妹,都出自申城季家,门槛很高。要说,还真是巧啊,季家门风很正,季文秀人品不错,季文苏也不会差了。

到了年底,沈奕宣和陈红霞也举办了婚礼。

婚后,宋慧如一家都搬到了长江路北里。公馆那边的房间依然保留着,偶尔会带着晓美和晓拂回去看看。

对宋慧如来说,回到公寓就像回到了。当初,她一心二心地想嫁入沈家,兜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

一九五六年,就这么过去了。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公有制被提到了主体,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了主导模式,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社会秩序都井井有条。

像申城这样的大都市,更是焕然一新。

一直以来,这里是三教九流之地,大大小小的帮派有上百个,从业者几十万人,把持着车站码头和娱乐场所,为所欲为。

这是千年以来的传统,根深蒂固,就像一颗毒瘤赫然存在着,却没办法根除。可新政权的建立,却以雷霆之势一扫而光。

解放后的清理运动,一茬接着一茬。

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更是把犄角旮旯清理得干干净净。这种清理是全国性的,历朝历代都管不了的江湖帮派,被彻底根除了。从此以后,社会秩序良好,不法分子刚想冒头就被打掉了,清扫行动也成了一项光荣传统,黑恶势力就此消失了踪影。

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吧?

工人在追求进步,农民也有了思想觉悟,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却自成一体,躲在小圈子里发发牢骚,抨击一下社会。

这种不和谐存在已久。

社会主义公有制触动了这部分人的利益,他们看不起工人群众,又融入不了大众,只是回顾着以往的生活和地位,一抓住机会就蠢蠢欲动。

对落后分子是要帮助的。

可以什么形式来帮助?当然是从思想文化上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