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纵有百万何惧之有(1 / 2)

盛唐血刃 tx程志 2131 字 24天前

第一三一章纵有百万何惧之有

货币与经济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当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使用的价格(利率)就会降低,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促进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加速经济增长。

现在大唐大规模开采铜矿,就是在增加货币流通量。

陈应就算再不是金融专家,也知道一旦货币投放量增加,物价必然升高,这也是市场规律,没有办法逆转。

大唐如今的钱币处于严重不足状态,以大唐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约合三百四十八亿(美元,属于论坛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占世界的百分之五十八,然而大唐每年铸造的铜钱,约合三十八万贯,市场货币总量,大约在四百一十八万贯左右(约一百八十亿人民币左右)。

货币不足,致命物价极贱,钱价极高。而且铜制品又明显高出铜钱本身,这让铜钱会被私人融化,铸造成铜器售卖。

而且能存钱的人,基本上除了贵族,就是世族门阀,这些世族门阀喜欢把钱存起来,放在地下。虽然中国早在夏朝已经出现青铜器,而且在商朝已经把铜当作货币,自从两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对铜矿进行不遗余力的开采,然而,铜却依旧不够用。

这跟中国人有危机意识有关,他们总是防备灾难来临,自己可以承受灾难。结果造成的问题是非常尴尬,开采铜矿的速度,始终跟不上消耗的速度。而且古代中国又是世界性的大国,中国的铜钱,不仅仅在国内广泛使用,而且周边的藩属国都使用铜钱,特别是越南和朝鲜,历代的铜钱都可以不时的出土,而且数量不小。

大唐现在不仅国内缺钱,剑南道、安南包括新罗、百济甚至倭国都在使用大唐的开元通宝,更是加俱了大唐铜钱缺口。

正所谓谷贱伤农,大唐的农民实在是太苦了,一年辛辛苦苦劳作,收益只有五贯左右,当然,他们可不像后世的农民,人均才一亩多地,而是一百亩。除了吃喝拉撒,根本就剩不下什么。

随着多宝山铜矿的开发,大唐缺钱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钱越来越多,自然会造成通货膨胀。随着大量铜钱投放市场上,物价开始出现明显的提高。

粮食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从每斗五文钱,慢慢增加到了每斗三十文,足足升到了六倍。粮食是一切的基础,粮价的暴涨,让各行各业的价格都出现飞涨,比如,从前养殖一头猪,需要付出一百二十文左右的钱,可是现在却需要付出足足三百八十文,同样,猪肉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不知不觉中,大唐百姓们惊讶的发现,钱还是一贯,买到的东西却不足原来的一半。像原来六贯可以买一头小牛,八贯钱买一头壮牛,现在需要十五贯。

物价的升高,原本官员的优越感渐渐的没有了,特别是九品小官,他们的俸禄只有三十二贯,现在连跑运输的车夫,一年也可以轻轻松松赚上二三十贯。

这个现象,从长安开始,蔓延到了全国。在龟兹的李秀宁上一次街市上回来,就忧心忡忡的对陈应道:“陈郎,现在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大唐的物价,市易司那些官员,全部渎职,全部该杀!”

陈应听到这话,哈哈大笑道:“这是好事啊!”

李秀宁非常不解。

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对国家,对社稷而言是有好处。平时哪里攒的下钱,除了地主,就是世族门阀,这手里有钱的人,都是财主,他们手里攒的钱越来越多。大唐钱贵,他们的钱越来升值。

此时,世族门阀就像大唐这颗大树上的吸血藤,不停的吸食着大唐的鲜血。一旦农民不堪重负,天下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另外一个乱世就会出现。

陈应笑道:“物越来越贵,钱越来越贱,这对社稷有益”

听着陈应如此荒谬的言辞,李秀宁当即反驳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陈应一本正经道:“这你可别不信。”

李秀宁道:“这怎么可能”

陈应笑道:“你想想看,他们世族存钱,存的越多,就会亏的就越多,倘若继续将钱藏着,只会变成一堆没有用处的废铜烂铁,因而,不得不将钱拿出来,或是买田地,或是买宅邸,又或者拿出来做开设工坊,或者做卖。”</p>

<strong></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