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1910 字 1个月前

战阵之上,诸多难料,苏油对待战争,最讨厌的两个字,就是“意外”。

因此范龙山的行动,哪怕是客观上让保州北面的太行天险易手,苏烈进据紫荆关,从侧翼对飞狐、灵丘天险造成严重威胁,让其失去战略作用,为宋军争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苏油也坚持要惩处他。

不过范龙山是即将退休的人了,没皮没脸,大巫要惩处自己就惩处好了,还大言不惭地跟田守忠声称,自己这叫“善始善终”。

可不是,当年跟大巫第一次见面就被戴枷罚跪,自己最后一战又被权寄百杖,戴罪立功,只要不剥夺手下儿郎的功劳,自己这点惩罚,当不了事儿

倒是种诂和巢谷对苏油留够后手的举动颇为受教,预备队这可不就派上用场了

各路争先,进展神速,苏油严命各路管照好后路,两人也认为没有毛病。

大宋百年来的对外战争,几乎全是输在断粮之上,教训就血泪斑斑地在那里摆着。

种诂也在悄悄观察接班人,他和巢谷年纪都大了,此战过后,就该退下去养老了。

所有将领里边,他最看好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直守在帅府,沉默不语,任劳任怨的王文郁。

下边曹南李纯元他们还年轻,要爬到军机处、枢密院,还有一段时间。

中间的老将如范龙山、田守忠、姚兕之类的,都是不靠谱的家伙,做将可能拉风得一逼,做帅,不够格。

只有两个人能入种诂法眼,一个是如今镇守紫荆关的苏烈,一个就是王文郁。

不过苏烈是战术天才,打仗多靠的天赋,文化和学习不够,也比较缺乏全局观和战略观,哪怕是后天在军事学院培养过,也稍微不足。

王文郁就要好得多。

王文郁守兰州,当时李宪已经率军出击,青宜结鬼章等四散放牧,却突然有一股夏人万余来攻。

当时城中只有千余旧军,知州李浩闭城拒守,王文郁主动请求出城迎敌。

李浩以为不妥“城中骑兵不满数百,安可出战”

王文郁答道“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芒,以安众之心,然后城池才可守,此张辽守合肥之策。”

“不然城外山周,青唐诸部,尚不知会作何异动。”

将军闫仁武道“我等奉诏令守城,而少保也不让轻易出战,如果谁非要开关,必遭弹劾。”

王文郁慷慨陈词“今出城作战,乃以一当千,九死一生,岂畏弹劾哉况且守城没有守住的把握,出战尚有可乘之机。”

李浩最终被王文郁说。

王文郁乃招募七百人为敢死队,夜里缒城而下,持短刀突入敌营。

夏人不明就里,惊惧溃散,争相渡河,死者甚多。

当时苏油收到捷报,也不禁感慨“文郁,今之敬德也。”

当年苏油在荔枝道上捡到的县巡检,以箭术精绝驰名西军,经历一路成长后,如今已经成为方面大将。

他一生中经历过不少军事冒险,但是细观每次冒险行动,却都是经过极度冷静的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断。

如今大宋兵精粮足,王文郁已经不用如早年间的那样,演出种种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传奇,反倒变得“普通”起来。

不过因为不让继子易姓,好接续战友的香火,又和儿子一同进入军事学院深造,一同成为同级别的将领,创造出父子同窗,并肩作战的佳话后,王文郁又成了大宋武臣中德行兼备的代表。

种诂看到了王文郁身上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平时绝不讨价还价,坚决执行命令,面临绝境时却又不失机变,敢于果断冒险。

这种人不光是最好的军人,还是难得的帅臣。

当然,王文郁也不能和王韶、章楶、李夔那样的谋略天才相提并论,但是如今的大宋,已经过了需要靠天才才能支撑局面的时期。

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永远沉着冷静的王文郁,反而是种诂眼中最佳的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