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王珂一脸小心的样子,李二同志和房玄龄不觉大笑起来。
笑罢,房玄龄对李二同志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小王大人此法可行,待臣马上下去落实下来,就请长孙大人拟旨发往各道吧。”
李二同志点点头说道:“朕以为很好,就照此办理吧!”
王珂一听,原来自己所说还真的能行,胆子也打了,连忙叫住转身欲走的房玄龄说道:“伯父且慢,小子还没有说完呢!”
房玄龄听到王珂说还没有说完,转过身来问道:“贤侄难道还有什么未尽之言吗?”
王珂点点头:“小子刚才所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针对其他的赋税征收还没有说呢!”
这下李二同志和房玄龄真的对王珂是刮目相看了,没想到这小子是第一次真正参与政务,就拿出了如此详尽的方案来。在他们都以为已经很完善的时候,这小子居然还说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不得不让他们觉得这个小子实在是有些道行,于是都按下性子来,看王珂还能说出什么道道来。
王珂清清嗓子接着说道:“现在朝廷在各地的赋税征收都是以实物为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这样一来,不但朝廷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来修建储存这些粮食的仓库,还要时时的注意这些粮食是否会有霉变,这也加大了朝廷的开支。小子以为,以后可以采取折现的方式对赋税进行征收,把赋税用银两来计算,这样一来,也节省了朝廷需要的人员,更减少了开支,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当然,朝廷也不是一点粮食都不储备,朝廷在各地还是要有一定量的储备量,在朝廷对外征战的时候,或者是什么地方受到灾害时,能迅速的供给。这储备粮在朝廷调拨以后,由朝廷从库银里划拨银两在市面上进行收购补齐。每多少年一更换,以保证能够放心食用!”
王珂这个主张一出口,房玄龄就深以为然,往日里,每年各地都是按实物进行赋税的征收,不但运送麻烦,而且保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但要修建很多的仓库,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维护,开支也就相应的增大了不少。最可气的还是霉变的问题,北方还好一点,由于气候干燥,就算有霉变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可是南方气候多变,雨水充足,每年报损都特别的严重。为了减少损失,只能是要求百姓来出工,用赋税进行抵消,相应的朝廷又得少收不少的赋税,这一连串下来,这本来就不多的赋税就显得更加的少了。
房玄龄点点头,对李二同志说道:“皇上,小王大人此计甚妙啊,这样一来,不但节约了开支,还能增加不少的税收,各地向长安运送税银也变得容易多了。臣以为可行!”
李二同志这个时候也已经听出了一点名堂,也不急着表态了,冲着房玄龄摆摆手说道:“不急,看王家小子还有什么没有说的,让他一并说完再议吧。”
房玄龄也觉得自己现在有些着急了,笑了笑没有再说话,眼睛盯着王珂,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王珂现在对自己的自信是越来越强,他发现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只要一说到钱,谁都是一样的态度,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别人口袋里的掏出来,找个正当的理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是,一个国家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依靠税收,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说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却实实在在是这样一回事,不过表现的方法可能不一样而已。
王珂接着说道:“这赋税还有一个地方,现在朝廷可能没有重视,那就是工商业者那里,由于一直以来对工商那个也不重视,在这一块上朝廷有些忽略了,其实这一部分的赋税是相当丰厚的。小子有几个商铺,皇上和伯父也是知道的,其实这里面有着丰厚的利润,可是向朝廷上缴的赋税却少得可怜。小子以为,应该鼓励百姓经商,按一定的额度向朝廷交纳赋税,至于这额度是多少,经过计算也是可以知道的。”
王珂说到这里,也把自己所知道的说了个遍,最后总结道:“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税收应该是足够朝廷用度的了,按正常来说,每年还应该有所剩余。这样多管齐下,百姓也得到了实惠,朝廷的税收也有了保证,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不知皇上和伯父以为如何?”
房玄龄在王珂述说的时候就开始在心里打起了算盘,一等王珂说完,马上说道:“这事可行,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有不少的细节需要完善。还恳请皇上同意,让小王大人一起参与这次赋税的制定。”
李二同志现在已经开始憧憬按王珂所说的这样执行,大唐的税收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对房玄龄的提议当然是没有异议了,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还急不可待的要求他们抓紧时间把所有细节都赶快落实下来,一边尽快的实施。
房玄龄和王珂赶紧答应,在李二同志得到满意的答复后,轻快的回转内宫之后,两人才走出御书房,王珂本想回家去,却被房玄龄一把抓住,强拉着与他一同前去进行细节的商议。
~~~~~~~~~~~~~~~~~~~~~~~~~~~~~~~~~~~~~~~~~~~~~~~~~~~~~~~
ps:本书成立qq群了,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大大可以加群qq:87202034 对本书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可以在群里与作者进行讨论。作者对各位大大的支持表示感谢!
收藏呀,大家看了还是收藏一下吧。另外有花花的朋友支持一下,
投点花花。有贵宾票的朋友也大力支持一下。
偶在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了,你们的鼠标动那么一下,我的动力
就增加数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