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顾老二的新家(1 / 2)

明末工程师 米酿 2337 字 15天前

李植准备把自己的近两千工人全部搬到范家庄。

首先要搬的是纺织工厂,再搬肥皂作坊。

纺织工厂各个工序衔接不太紧密,各种半成品只要备一些存货就不影响生产,某工序搬到其他地方也不影响。肥皂作坊则不同,肥皂作坊各个工序是流水线作业,任何一个工序搬到其他地方整个生产就无法组织了。所以李植决定先搬一部分纺织工厂,等先搬家的人把范家庄弄热闹了,再搬肥皂作坊。

单身的工人好办,直接把他们搬到范家庄租小别墅就可以了。但是有家室的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工人的配偶在卫城中有其他差事做,工人们是不愿意让配偶辞去差事搬到范家庄的。虽然外面的差事月钱较低,但毕竟那也是家庭的一份收入。

李植让郑元统计纺织工厂的工人的配偶情况,报到李植这里。

最后一统计,李植发现纺织工厂一千七百七十工人中,大概有第一类四百多人是单身未婚,第二类九百多人有配偶但配偶没有工作,只有三百多人属于第三类即配偶在外面有差事的。毕竟这个时代妇女在家纺纱织布做家务的多,出去工作的少,所以第二类人比较多。

李植只要为那第三类三百多人的配偶找到新工作,就能把全部产业工人搬到范家庄了。

李植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以后范家庄热闹起来,各行各业都会缺人,三百多工人配偶也就能在范家庄找到新工作了。

李植决定先搬第一类和第二类合计一千三百多户到范家庄,把范家庄的人气先撑起来。

主意打定,李植就让泥瓦匠在范家庄内修纺织工厂的新厂房。十二月二十四号新厂房修好后,郑元通知工人们搬家。李植组织人手搬运纺织机械,争取在三天内把一千三百台机械运到新厂房,然后就继续生产。

除夕夜,纺织工厂中午就提前下班了。顾老二下了班,在范家庄北门集市上转悠了一阵,买了一副对联,一挂鞭炮,五斤腊肉、十斤鲜肉、二十斤面粉和十斤各色蔬菜。

他已经随东家搬到了范家庄,如今租住在德信街的一幢小别墅里,租两间房。

一千三百户纺织工人入驻范家庄后,天0津卫城里的商贩们立即就嗅到了商机——这些纺织工人都是有稳定月钱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可观。不少商贩离开卫城,把生意做到了范家庄里,果然一个个都是生意兴隆。

李植在范家庄新城四个方向上设置了四个集市,到了崇祯七年最后一天的时候,这四个集市里已经颇有一些商贩了。卖米的、卖面的、卖肉的、卖油的、卖菜的、卖鸡鸭的、卖杂货的都有了。商贩们知道李家的工人消费能力强,在除夕这一天备足了货。

顾老二提着年货,喜气洋洋地回到了自家的别墅门前。

别墅前面,顾老二的老母亲拄着拐杖在街上转悠。如今顾老二在纺织工厂工作,老母亲算是吃饱了饭,精神好了许多。搬到范家庄的小别墅里以后,她就喜欢在街坊附近转悠。

顾老二招呼母亲说道:“娘!我买了肉,回家包饺子了!”

顾老二他娘却说道:“你和媳妇包,我等下去吃就好了!”见顾老二听到自己的话发愣,他娘又说道:“你小时候我养你时候,那是一个辛苦啊。。。现在让你包个饺子给我吃,你有什么不欢喜的?”

顾老二看了他娘一眼,有些无语,推开门走进了别墅。进门上了二楼,他看到自己的媳妇正在屋子里织布。

顾老二进入李家做事后,每个月有二两月钱。顾老二存了几个月钱,就买了一台传统织布机给媳妇在家织布。虽然这种织布机远比不上纺织工厂里的飞梭织布机,但妇道人家在家织布还是能赚到一些辛苦钱的。勤快的妇女,一个月下来能赚一两多银子。

有顾老二的月钱加上媳妇织布赚的钱,顾家算是摆脱贫困了,再不是那个没有饭吃的家庭了。

顾老二在范家庄向东家租半套别墅,和其他一个家庭合租,一个月租金是一百四十文,这对如今的顾家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顾老二和媳妇住楼上的一间,顾老二他娘腿脚不好,住的是楼下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