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我愿意第一个吃螃蟹!(1 / 2)

“间接解困?什么意思?”

方才一直在观察着李宪的夏光远突然发问,隐约之中他觉得李宪这个家伙,似乎又在算计这什么。

而今天先是被岳之峰请到这里来,又恰好在这里看到了李宪,让他内心之中有一种预感。

自己,似乎又要和这个小子扯上什么关系。

很明显的是,夏光远关注的问题,也同样是岳之峰和周叔连所在意的。

面对房间之中三双齐齐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李宪微微一笑:“其实很简单。所谓的间接解困,其实就是再以直接对国营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令其存续。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嘛......”

扫了一眼那三个已经被全然吊起了胃口的,李宪笑呵呵一摊手,给出了最终的,仿佛是荆轲在千年之前提交给秦始皇的地图卷轴中一点寒芒的答案:“让那些好的,有潜力的,具备上市条件的私营企业,非国有企业上市。然后用筹集到的资金,反过头来收购国有企业。”

“笑话!你这么说,还不如直接说给你们新北一个上市指标,然后圈钱回头收购其他国营企业得了!”夏光远投去了鄙视的目光,呵斥了一句。

眼见着岳之峰也眉头皱了起来想要呵斥,李宪伸出手掌,止住二人发话,“先别急,让我说完。如果感觉这样的方式操作可行度低,也可以用一种折中的方案。比如,放开上市国营企业的股本不动原则,令其进入二级股市流通市场。供民间资本介入收购,重新分配企业的股份配比,以存续企业,但是重组董事会......嗯,这种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造。我认为,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李宪出的这个主意,现在还没有出现。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类似周叔连之前提出来的国营企业原始股份不流通,这种被称为“股份分制”的,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大行其道。

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上市国有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国有股份)与流通股两类股份。

两种股份的权利相同,但是持股的成本则有巨大差异,这造成了两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也对日后的庄家经济提供了天然的操作空间。这个股份分制制度到了05年左右才通过国有股减持结束。

但是在那之前,严重滞后的流通性和股权不公,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国营上市企业早在千禧年之前,就已经完全暴露出企业机制和财务方面的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

而在九六年到九七年之间,第一批第二批上市的国营企业百分之八十都扑街的时候,李宪现在提出的这个观点,其实就被国内的诸多经济学家广泛的提了出来。

其中就包括人民日报的观察员凌志军,经济学家张维迎,以及港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等经济学领域的“少壮派”。

而在紧随其后的“抓大放小,国进民退”,国营企业大改造这个......席卷了千万人的下岗潮的主要诱因事件中,这种模式除了粗暴的破产重组之外,也被部分运用到了民间资本针对上市企业的并购之中。

只不过那个时候,企图通过资本市场并购国企的民间资本运气实在是不咋地。

九七年.......索罗斯大魔王席卷亚洲,企图在资本市场搞事情的,基本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欢欢喜喜入市,想要用股市的资本来完成对国企的并购,可出最后........只能在祖国江山不管你什么道理就一片绿之下,溜溜光光连底裤都不剩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