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此前驻守酒泉的大食军,还有面前的哈西姆,几次三番的叛降反复,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过,就算是夜袭,哈西姆也不打算硬冲硬打,他认识南岸的守将阿布,与之保持了比较频繁的联系。而且,这个阿布并非是足智多谋的人,有心算无心,说不定还能将其鼓动起来,与自己一并降了唐人。
此消彼长之下,便会有越来越多的波斯人选择归顺唐朝。
只要形成了规模就会变为一种人所共选的趋势,毕竟波斯人作为被征服的民族对大食的忠诚与归属并不强烈。
哈西姆自己就是例子,他虽然作为波斯的旧贵族得到了大食的重用,但出身带来的骨子里的自卑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磨灭的。那些交横跋扈的大食贵族向来瞧不起他们,比如优素福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正因为没有归属感,才导致了哈西姆反反复复的叛降不定。就算呼罗珊总督阿巴斯对他比较重用,但阿巴斯毕竟年岁大了,身体还能撑持着几日?否则,阿巴斯又怎么可能不亲自率军东征呢?
优素福作为阿拔斯王朝年轻一代,是极有能力和前途的,阿巴斯死后被泰西封朝廷任命为呼罗珊总督是迟早的事。有着这样一个骄傲跋扈的人骑在自己头顶上,怎么还能有将来呢?
叛降不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种焦虑使然。
入夜,哈西姆以押送缴获物资为借口,派人与阿布接触。
张元佐质疑,夜半运送缴获物资,除非南岸的主将是傻子,否则又怎么可能如此容易的就得逞呢?
哈西姆登时得意的表示:
“将军可能还不知道,小人为了等这一天,可不止一次也送物资过去呢,南岸的阿布起初也不相信,但有了几次先例之后,也就渐渐的失去了警惕之心。今夜的成功率挡在七成以上。”
但凡打仗,只有五成以上的胜算就已经可以当做必胜之战了,如果这个把握可以维持在七成以上,那就找不到任何退缩的理由。
张元佐点了点头,认可了哈西姆的说法。
不过,哈西姆的作为还是让张元佐吃了一惊。
他居然提出来,让张元佐押后坐镇,看着自己如何趁夜收服南岸的那数千兵马。
这既有证明自己的意思,也是为了让张元佐放心,等于间接的表达了自己所谓的忠心。
当然,这也是张元佐不放心的地方,以哈西姆此前的所作所为,他自然很难毫无保留的与之并肩作战,而在白日间确定的夜袭计划里,也没打算让哈西姆的部众与自己一同出击。
张元佐无疑是自信的,但哈西姆提出的这个意见,他也是无论如何不会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