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他身边的两个不说话的年轻人,是这次查账的助手。以谢洛夫初中生水准的数学水准,人家要骗他就很苏联骗印度一样轻松。但没关系,专业的人员是有的,只要把他们找出来就可以,比起那些苏联数学系的大学生来讲,这两个人更加专业。
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大学生定顶多算是进入了大学之后,主攻数学方面的学习。而这次过来查账的两个人,是加茨拿从小培养,可以说他们从小除了认字之外的所有学习课程,都是数学,伊塞莫特妮拍着自己高耸的前胸保证,绝对不是问题,那就绝对没问题。
目前在欧洲的金融中心中,瑞士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伦敦。伦敦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言,老牌帝国主义就算是衰弱了,也可以保持一些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至于苏黎世为何比法国、德国那些强国发展的更快,其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对瑞士的扶持从拿破仑时期就开始了,为了支持犹太财团的利益,专门设置瑞士作为所谓的永久中立国,俗称世界洗钱中心,另外基督教的一些势力,比如马耳他骑士团(总部在罗马)也有一部分势力在这里。
最知名的就是国际红十字会由马耳他骑士团组建,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受基督教势力控制,另外一个是洗钱,一战以后为了从德国勒索到最多的赔款,国际财阀决定在瑞士成立国际清算银行,演变至今变成控制世界金融的工具。
二战的时候,瑞士银行帮助过纳粹德国洗钱,所谓的纳粹财富,事实上大多数用于从中立国购买德国所需的资源,在瑞士进行结算,。当然瑞士有一定的工业,比如钟表,精密机械。在勃列日涅夫后期,很多瑞士的商品从走私渠道进入苏联,成了苏联地下经济的一部分。其实苏联的经济应该比统计数据更好,因为苏联的统计数据只记录计划经济的数据。
当然如果苏联经济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话,谢洛夫宁可走私经济永远不要出现。加起来固然会让苏联的经济更加漂亮,但和后世英国把红灯区的收入加入鸡的屁里面差不多一样无耻,可见苏联的计划经济委员会还没有无耻到帝国主义的份上。不然完全可以这么干给苏联民众一点信心。
以瑞士人民的生活水准和社会福利,对苏联的态度可想而知,这种表面上是中立国的地方,其实在某些领域更为顽固,只不过因为冷战,美国表现的更加明显,而这些中立小国在反苏的时候不喊口号,只做行动而已。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账目大体不错就可以了,些许的误差可以接受,毕竟我们的特工出国在外也需要生活,只要他们为国家获得的东西足够多,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行为我完全可以接受!”谢洛夫对着两个跟着自己过来的数学人才说道。
谢洛夫从来都认为苏联的社会运行方式一点都不差,这点他比任何人都有自信,可就算自信也不能让自己的部下完全用精神力量去干活,克格勃从来不会这么做,很早以前苏联的情报部门就知道,不能完全依赖于信仰干活,在提供资金方面克格勃从来都非常大方,虽说和财大气粗的美国人相比有些不足,但也足够重视特工的物质需求了。
作为一个情报部门,潜伏和渗透是最为基础的特点,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经久流传,证明了在敌人内部出现一个第五纵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对世界经济的准确把握也是如此,计划经济能抵御住很多问题,但那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顶得住。所以克格勃需要、或者说苏联需要这么一群完全以西方经济作为手段的人群,这群人在苏联本土不太合适,毕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苏联本土没有这种环境让他们来感受。
如果强行因为害怕担风险让这些人在苏联本土纸上谈兵,那就谈不上锻炼的目的。如果目的没有达到,那找这么一群人干什么呢?无法为国家创造价值的特工,是不会得到大力支援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来到苏黎世半年多了,对瑞士有什么感觉?”谢洛夫和这批数学小组的组长在悠闲地散步,两人用俄语对话,因为这批人的身份是白俄,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的掌握英语作为母语,所以只能为这些人安排还过得去的身份。谢洛夫也没有让这些人在这里一辈子,其实只要能隐藏个几年就行了,到时候再想办法。
“这里的生活条件平心而论比国内要好上很多,我们来到瑞士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组长的回答也在预料当中,瑞士的环境找遍全世界都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