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不速之客(2 / 2)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1688 字 8天前

荆建当然明白国企改制时的那些难处,虽然在合资的时候,津重附属的那些医院、学校等已经剥离,连退休职工也已经社会统筹,但国企病的遗留问题依然相当严重。尤其是人员臃肿,除了近五千津重的正式职工外,还需要安置工厂附属大集体的六、七千临时工。

一旁的赵新连忙解释:“简森先生,您应该已经了解津重的情况,许多临时工也有着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的时候千万慎重,最怕的就是工人闹事。”

“这我知道,这我知道!”简森摸着自己的头发,叹道。这位中国通遇上了新问题。

具体管理上的问题,荆建并不愿意多插手。不过他明白,简森的抱怨是意有所指,于是笑着再次重申:“简森,除非是自愿离开,我不赞同任何裁员计划。除了原先矿山冶金设备的整合,新产品的开发、进口设备的仿制、进军化工设备、新建的汽配厂等等,这都需要人员。另外,像厂招待所的地方改建成为宾馆,那些原先还可以的大集体企业,这全都能分流一部分的员工。关键是企业发展,我们要尽量避免企业的动荡。”

荆建并不在乎短期内自己吃些亏,他一直相信一句话——没有没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傻缺。而且他曾经经历过前世的大下岗时期,知道那些下岗人员的悲惨遭遇。从内心里,就不希望那些悲剧重演。比如说,现在波兰和保加利亚的那上万电影院和文化部门员工,荆建非但没有裁员,而且保证他们的收入逐步上涨。因此在当地获得极佳的口碑。既然在国外都能这样,就更不用说国内了。

“我明白。”简森笑着耸耸肩。他其实倒没什么不满意,尤其是德尔塔动力现在的效益还是比较不错。另外,明年上半年就准备纽约上市,更会给德尔塔动力带来充沛的资金。而简森个人的身家同样将会遽增。

等到正餐送上,品尝着鲜嫩的小羊排,几人开始商量起了汽车厂的事宜。首要解决的当然是定址。还有就是尽量从国家和地方政府那里获得更好的优惠条件。

关于这些,赵新已经搜集了不少资料。对眼前这位突然出现的年轻人,他多少有些好奇。从话语中能听出,这位荆先生应该能掌握决定权。不过……似乎太年轻了一点。

然而这并不妨碍赵新的汇报,他介绍的很详细,荆建也听的很认真:“荆先生,苏联方面的意思是沿海地区,我们也觉得沿海地区是比较适合的地点,最好能靠近良港。而我们目前的选择有……”

可就在此时,几人都没发觉,有一位年轻姑娘正迅速的靠近。她快步来到荆建桌边,一拍桌子,对着荆建怒目而视:“喂!你就是那个荆建?”

所有人都被这意外吓了一跳。荆建疑惑的看着那个姑娘,二十左右,脸庞精致,短发牛仔衣裤,一副假小子的打扮,浑身上下散发着酒气。奇怪的是,荆建根本就不认识这位姑娘。

无论如何,荆建并不想在大庭广众下引发什么冲突。于是皱眉问道:“请问您……?”